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中国语言文字论文_近现代日本汉语语言学史主流

来源:当代语言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2-05-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1. 比较语言学: 近现代日本汉语学史“双色调”意识 1.1 甲柏连孜《语言学》与《汉文经纬》中的“汉藏语系”意识 1.2 甲柏连孜《语言学》与上田万年《语言学》的继承关系
文章目录

1. 比较语言学: 近现代日本汉语学史“双色调”意识

1.1 甲柏连孜《语言学》与《汉文经纬》中的“汉藏语系”意识

1.2 甲柏连孜《语言学》与上田万年《语言学》的继承关系

1.3 上田万年《语言学》与《国语学十讲》中的意识

    1.3.1 上田万年《语言学》

    1.3.2 上田万年《国语学十讲》(1916)

1.4 上田万年“东亚语言学”及日本比较语言学意识的发展脉络

    1.4.1 真伪比较语言学及其“伪作”辨识

    1.4.2 日本学者汉语“真比较语言学”成果

2. 方言地理学: 近现代日本汉语学史的“地质层位”意识

2.1 政治化的“方言地理学”

    2.1.1 方言周圈论与方言区画论

    2.1.2 政治化的“方言地理学研究”与“大东亚语言学”

2.2 科学化的“方言地理学”

    2.2.1 日本科学化的方言地理学意识

    2.2.2 日本汉语方言地理学意识

3. 结构主义: 近现代日本汉语学史“索绪尔”意识

3.1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在日本的传播

3.2 松下大三郎《标准汉文法》

3.3 宮岛吉敏《支那语语法》与李颠尘《实用中国语文法》

    3.3.1 宮岛吉敏《支那语语法》(1921)

    3.3.2 李颠尘《实用中国语文法》(1944)

4. 文献与语言: 近现代日本汉语学史“考据”意识

4.1 文献与语言关系

4.2 林泰辅《中国文字源流》(1907)

4.3 大矢透《韵镜考》(1924)

4.4 考据: 满田新造对高本汉《切韵》研究的现代批评意识

5. 余论: 近现代日本汉语学史意识之另一个侧面

5.1 为日本侵略扩张服务的“帝国版图内语言谱系”意识的负面学术影响

5.2 清理1945年前日本的“殖民语言学”意识

5.3 1945年后“帝国版图内语言谱系”意识余续

5.4 对桥本万太郎《言语类型地理论》的辨別

文章摘要:近现代(1895—1945)日本汉语语言学史(“汉语语言学”简称“汉语学”)主流意识,是过去很少有人进行探讨的话题。本文从比较语言学(“双色调”意识)、方言地理学(“地质层位”意识)、结构主义(“索绪尔”意识)、文献与语言(“考据”意识)这四个视角加以探讨,力图理清日本近现代汉语学史的主流意识线索。对每一个理论视角都追根溯源,梳理西方语言学理论传入日本的过程,把西方语言学理论对日本语言学(包括国语学与汉语学两方面)的影响和造成的学术效果作为研究对象,将潜在理论意识的表现形式揭示出来,尽力解释日本汉语学发展中语言理论的刺激因素。在这当中,对每一种语言学理论的学术结果所构成的“真”与“伪”、“形式”与“内容”、“政治”与“科学”、文献与语言等“界限”加以区分,寻求一种观察历史演进的方式。日本的比较语言学衍生出理论意识的两个“支脉”,一种是所谓的“帝国版图内语言谱系”意识,进而发展成伪学术的“大东亚语言学”研究模式,对近现代日本汉语学理论意识的建构产生了消极影响,破坏了汉语学研究生态;另一种是真正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意识,奠定了日本汉语学的主流理论基础,为日本战后清理伪学术“大东亚语言学”意识,回归汉语学科学研究“正轨”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理论意识为观察视角的意义,在于为全面而系统研究近现代日本汉语学史确立至关重要的原则和模式,同时,为与之相关的日本日语学史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鉴。本研究希望通过中日两国学术界在汉语学史与日本日语学史领域的研究,有效廓清学界对伪学术“大东亚语言学”的“混沌”认识状态。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H1-09

文章来源:《当代语言学》 网址: http://www.ddyyxzzs.cn/qikandaodu/2022/0512/895.html



上一篇:中国语言文字论文_教育语言学的研究范式:解构
下一篇:中国语言文字论文_50年来的中国社会语言学学术

当代语言学投稿 | 当代语言学编辑部| 当代语言学版面费 | 当代语言学论文发表 | 当代语言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当代语言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