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文献语言学》入选CSSCI(2021-2022)收录集刊

来源:当代语言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献语言学》入选 CSSCI(2021-2022)收录集刊 近日,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集刊)遴选办法》,《文献语言学》入选为CSSCI(2021-2022)收录集刊。 CSSCI来源期刊(集刊

《文献语言学》入选

CSSCI(2021-2022)收录集刊

近日,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集刊)遴选办法》,《文献语言学》入选为CSSCI(2021-2022)收录集刊。

CSSCI来源期刊(集刊)是南京大学受教育部委托自主研发的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该数据库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集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集刊)作为来源期刊(集刊)。

《文献语言学》系北京语言大学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和文献语言学研究所主办、华学诚教授主编、中华书局出版的学术集刊。自2015年创刊以来,《文献语言学》每年定期出版两辑,目前已出版至第十二辑。

《文献语言学》秉持“立足事实分析语文现象,依据文献研究汉语历史,贯通古今探索演变规律,,融会中外构建学科理论,凝聚队伍成就学术流派”的学术宗旨,发表了大量文献语言学各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在海内外学术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此次入选CSSCI来源集刊,是在北京语言大学全力支持下,刊物全体编委、编辑部、中华书局语言文字编室与广大作者协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谨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给予《文献语言学》各种支持的单位机构和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

《文献语言学》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刊物注重出土文献、传世文献包括海外汉籍的挖掘与利用,刊发原创性研究作品,主要包括文献语言学理论与方法、汉字与汉字史、训诂与词汇史、音韵与语音史、语法与语法史、方俗语与方言史、语文与语言学史等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同时刊登学术热点与重点的研究综述、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的书评、重要论题的纯学术争鸣或商榷性文章,还愿意刊布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献语言学研究资料。刊物特别强调扶持年轻学者,自第六辑以来固定设有“研究生论坛”,欢迎专家推荐青年才俊的优秀稿件。来稿长短以论题需要为依据,不作字数上的硬性限制,唯质是求。

《文献语言学》编辑部将视此次入选CSSCI来源集刊目录为起点,努力奋进,继续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尊重知识的态度,全力做好服务工作,恳请广大学界同仁慷慨惠赐佳作。

稿 例

来稿长短以论题需要为依据,不作字数上的硬性限制,但要求论点明确,材料可靠,探讨深入,逻辑严谨,表述准确,语言简练,格式上符合本刊《稿例》要求。

本刊编辑部邮箱收到稿件会自动回复,此回复兼作收稿日期确认;稿件勿寄私人,以免误事。来稿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并寄样刊二册。未用稿件,恕不退稿,三个月内未接到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稿 约

一、题目、作者、内容提要、关键词、题注

来稿的中文题目限20字以内,需要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关键词一般在3至6个。题目字体与字号为宋体二号;作者宋体小四号;提要、关键词楷体五号。

来稿所关涉的课题及需要向有关人员表示致谢等,应以题注的形式标在稿件正文首页下方,同时注明课题的批准编号。

二、正文格式

正文中标题编排格式为:二级标题用“一”(居中、宋体四号)或“一、……”(首行缩进两格);三级标题用“(一)”(宋体五号加粗);四级标题用“1.……(宋体五号)”。正文中例句排列采用(1)(2)(3)……的形式(起三回一)。正文中涉及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等,均使用阿拉伯数字。

正文文字请用宋体五号;独立引文用仿宋五号(起四回二)。

三、注释

行文中的注释一律使用脚注,注释应是对正文的附加解释或者补充说明,每页连续编号,脚注符号用①②……,如果参考文献中已经有完备信息的,可采用文中简注,注释内容置于()内。

脚注用宋体小五。中国年号、古籍卷数请用中文数字。其他如公历年数、期刊卷期号、页码等,均请用阿拉伯数字。

四、参考文献以作者姓名音序排列,具体格式示例如下:

(1)古籍

(汉)应劭著,王利器校注《风俗通义》,中华书局1981。

(2)现代论著、论文集论文

杨伯峻《古汉语虚词》,中华书局2000年。

(日)桥本万太郎著,余志鸿译《语言地理类型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文章来源:《当代语言学》 网址: http://www.ddyyxzzs.cn/zonghexinwen/2021/0610/699.html



上一篇:美国语言学专业哪些大学好?这五所匠心独具
下一篇:优化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教学,培养适应社会发

当代语言学投稿 | 当代语言学编辑部| 当代语言学版面费 | 当代语言学论文发表 | 当代语言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当代语言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