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代语言学》收稿方向[09/01]
- · 《当代语言学》数据库收[09/01]
- · 《当代语言学》栏目设置[09/01]
- · 《当代语言学》刊物宗旨[09/01]
- · 《当代语言学》征稿要求[09/01]
- · 《当代语言学》投稿方式[09/01]
雕塑的当代呈现还能如何创新?这个展览把无言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除了语言创新,雕塑如何呈现在今天?艺术家张欣的探索是用观念来延伸雕塑的外延,将无声剧移到展厅,打破美术馆通常的展览方式。日前,由上海油画雕塑院主办的“167平米极限”
除了语言创新,雕塑如何呈现在今天?艺术家张欣的探索是用观念来延伸雕塑的外延,将无声剧移到展厅,打破美术馆通常的展览方式。日前,由上海油画雕塑院主办的“167平米极限”行动计划二展,一场特别的开场剧《共同的地方》拉开帷幕。
这是一场哲学、雕塑和戏剧三位一体的展览。现场,摆放着一张巨大的三角桌。三张桌子的三面分别代表哲学、雕塑和戏剧,这也是古希腊文明的三大象征。背景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图像。大提琴手演奏的音乐如泣如诉,日本京都的舞蹈艺术家朱英美木则用肢体语言即兴表演。本次展览中的红衣舞者代表了希腊神话中美杜莎的形象。根据传说,美杜莎是唯一拥有肉身的美丽女妖。她的头、头发和血液都是神奇的,雅典娜嫉妒得发狂。艺术家还将古希腊神话中美杜莎的底座搬到了现场。这件作品记录了美杜莎作为一个人的生活。然而,美杜莎的雕像——她的身体已经消失了。活跃在这三个领域的当代学者和艺术家分别坐在三边相应的位置,共同探讨美杜莎的消失、女性的历史和人类文明的起源。
张欣告诉记者,三角桌是从艺术家朱迪芝加哥的装置“晚宴”中借来的。这部作品试图用艺术的语言来书写女性的历史,但张欣却从女性的起源问题出发,追溯女性的历史。
2014年,张欣完成了“167平米极限”行动计划的第一部分。那一年,张欣为了寻找艺术的本源,做了这个展览。 “我去找艺术家梁绍基帮忙,他告诉我艺术的起源是金、木、水、火、土,他在我的工作室做了一组相关的作品。这组作品也展出了之后。”时隔6年,在第二部分,她继续追寻艺术的起源。
这种形式的原因是张欣说她想探索“雕塑”的当代表现。 “雕塑这个词,在语言学上,被拆解放置在不同的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理解,甚至不同的意义。雕塑的传统观念已经改变,它不仅仅是货架上的艺术。来自哲学范畴对雕塑而言,它是一种‘存在’。”
在她看来,“雕刻”就是减法,“塑”就是加法。 “在现场,朱迪芝加哥的三角桌是‘雕刻’的,而我们自己的场景是‘塑化’的。”为此,她邀请了哲学家张念作为展览的学术主持,导演张显作为展览的剧场。支持。 “一开始是张显的想法,她说古希腊人讨论问题的时候,都是用戏剧的方式,就是‘现场’呈现。我们也用了戏剧、哲学、雕塑三位一体。”语言相对匮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通过不同的语言来补充我们的表达方式,探索起源。”
本次展览是上海油画雕塑院第五届雕塑学术系列展之一,将持续到12月6日。
图片:上海油画雕塑院提供
作者:李婷
编辑:陈希涵
责任编辑:邵玲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当代语言学》 网址: http://www.ddyyxzzs.cn/zonghexinwen/2021/0813/746.html